聲音與憤怒,搖滾樂是否可以改變世界?
鼓聲初現,
人聲已杳,
看來,將是個無歌的時代。
-------------Phil Ochs
一切搖滾樂的華麗與蒼涼似乎都從這裡開始,後來各種音樂的雛形與萌芽也都是由此誕生,他是始頭,無數樂壇的神話和經典永恆的被刻劃在此刻。這裡是60年代。
真正歷史的巧合,是比電影中鋪陳的故事更加威力震撼的,披頭四創造出全世界無以倫比的狂熱,鮑伯狄倫在二十歲就已清秀憂鬱並且睿智的姿態成為時代代言人,烏茲塔克三天三夜馬不停的的愛與和平,多少瘋狂怪誕的情結,竟然同時出現在一樣的時代裡,過程不但高潮迭起,結局更是劇力萬鈞,是何等巧合,可以讓三個搖滾英雄都用生命為60年代畫上血紅的句點,並同樣在二十七歲時過世!
搖滾樂始終帶著他那叛逆的胎記,來不斷挑動年輕人的慾望,對保守的社會提出尖銳的問題,約翰藍農、大衛鮑伊、衝擊樂團、REM、U2與司令電台,他們都是擁有高度商業成功,又同時能對社會進行嚴肅反思的藝人。
當音樂開始介入政治與社會鬥爭時,抗爭的現場歌曲被吟唱,動人的旋律或是深刻的歌詞都能凝聚現場的群眾、深化他們的信念。不論任何時代,能夠衝擊歷史的創作者總能把複雜的社會矛盾,用一首首簡單但銳利的歌名或歌詞,化作一句句具體的抗議標語。
搖滾樂很難定義他確切賦予的含意或社會價值,他可能只是對社會現況的種闡述進行式,或是創作者與閱聽人之間的一種互動,它受青年擁戴,卻不能把它簡單的視為與青年同質的,因為搖滾樂在創作者不同的表演形式跟詞曲填寫下,能夠從社會主體中召喚完全不同的實質行動。
搖滾樂是否能改變世界?
對於這個問題,衝擊樂團在T桖上寫下大大的「未來尚未命定」(The Future Is Unwritten)時,他們的答案是肯定的,而他們也確實讓後世的樂團深深相信著。
但是,英國歌手Paul Weller卻說,二十五年前,他深信音樂可以改變世界,但現在他已經不確定搖滾明星是否可以改變任何事,除了閱聽者的個人思想。
社會主義歌手Billy Bragg的答案可能更精準,「藝人的角色不是要想出答案,而是要敏銳的提出問題,閱聽人才是改變世界的行動主體。」
搖滾樂或許從來不能革命,但搖滾樂抓到了時代的聲響,這些歌將會在被社會矛盾擠壓的人們的腦海中迴響,將永遠在反抗的場景中被高唱。
截自張鐵志----------聲音與憤怒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
- Oct 13 Tue 2009 15:48
Can Rock & Roll Change the World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